脑机接口如何造福人类?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科学咖啡馆活动在杭师大举行
2014年6月12日,在圣保罗举行的巴西世界杯开幕式上,一个下身瘫痪的少年,依靠大脑控制机械骨骼运动顺利开球。10多年过去,脑机接口在儿童多动症、情绪调控、癫痫诊疗等多个领域实现了临床应用。
9月27日下午,人工智能+医疗健康科学咖啡馆活动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举行,来自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莎分享了脑机接口的发展与应用。
作为2025年全国科普月系列活动之一,本次活动由杭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指导,杭州数字经济联合会、杭州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主办。活动吸引了来自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及医疗相关企业及医疗应用一线的50余位嘉宾共同探讨AI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与未来图景。
活动开幕式上,杭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周力军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正成为推动医疗健康领域变革的关键力量,这次“科学咖啡馆”的举办创新了科学知识传播模式,为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提供了有效桥梁。
脑机接口已在多个领域实现临床应用
还记得4个月前那则震撼医学界的消息:通过“闭环脊髓神经接口”植入手术,61岁的截瘫患者在术后15天实现自主站立,2个月后能完成直线行走、转弯、上下坡甚至变速行走等复杂动作。
这个案例是由浙大二院、南湖实验室和浙大脑机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一起完成的。赵莎解释:此次手术中,医疗团队在其腰部脊椎植入带有16个触点的刺激电极,靶向刺激,然后实时分析运动意图,动态调整刺激参数,最后依托于人工智能,自动优化刺激模式和参数配置,实现了个性化诊疗。
目前脑机接口已经在多个领域实现了临床应用,他们还和浙大儿院联合开展了儿童多动症诊疗,通过在家治疗干预1个月,每周5次,每天25分钟,进行多任务游戏刺激增强,有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除了脑机接口,此次活动的“大咖分享”环节,还有两位行业权威专家通过专题学术报告分享前沿洞见。国家特聘专家、杭州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王奔教授,以《AI与医疗健康主题分享》为题,解读了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核心应用与发展趋势;全诊医学CFO潘守翔则围绕《在AI范式改变中构建全诊医学大模型》,探讨了医学大模型对诊疗效率与质量的提升路径。
AI+医疗产学研融合促进行业发展
本次活动是科协系统“科学咖啡馆”系列的创新实践,以“咖啡”为媒介、“科技”为核心,打造了专业化、社交型交流空间。
活动“圆桌对话”环节以“AI赋能医疗服务及产业发展”为主题,爱大健康负责人、数经联智慧医疗健康专委会执行主任王真震对话浙大城市学院医学院副院长张翀教授、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杨芊教授、杭州市咨询委委员郭泰鸿、智元研究院张斌博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郭丰主任医师、腾讯浙赣区域首席AI架构师韩辉等嘉宾,从高??蒲谐晒?、应用场景拓展、技术研发创新、临床实践、未来趋势判断等方向多维度展开讨论,并深度剖析AI技术在行业业务结合、技术适配、数据安全等方向的落地难点与解决方案。
此外,现场还举行了AI中医健康实习基地签约仪式与杭师大研究生企业导师聘任仪式,为校企协同育人、加强科研合作奠定重要基础。
多家参会企业、高校院所与医疗机构代表还在“科企合作开放麦”环节中积极交流对接,围绕科创成果转化落地达成多项初步合作意向。(学会部)